轴承跑外圈的现象

什么是轴承跑外圈

轴承的“跑外圈”现象描述的是内圈固定于轴心,而外圈在轴与内圈之间进行旋转的动作。
以下是对此现象的深入阐述:
定义:在轴承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内圈是固定在轴上的,外圈则负责承受负荷并围绕内圈与轴旋转。
一旦外圈偏离了其预设位置,未能稳固地位于轴承座或支撑结构中,而是相对于内圈和轴出现了不必要的位移,这种现象便被称作“跑外圈”。

应用场景:轴承跑外圈通常见于需要旋转的轮系,如汽车车轮。
在这些应用中,外圈需灵活转动以配合轮子的运动。
若轴承安装不当或承受过重负荷,外圈可能会出现异常位移。

影响:轴承跑外圈可能引发轴承提前磨损、噪音上升、振动增强等问题,并降低机械的整体性能。
在极端情况下,跑外圈甚至可能造成轴承完全失效,对设备的安全与可靠性造成重大隐患。
因此,在轴承的设计与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内圈和外圈均准确固定在设计指定位置,以避免跑外圈问题的发生。

轴承跑外圈怎办

在设备运作期间,轴承座孔的显著磨损可能引起轴承外圈与座孔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干扰设备正常运行,此现象被称为“轴承外圈跑偏”。
为应对此问题,有两种修复策略可供选择:首先,是拉毛技术,适用于轻微磨损的轴承座孔。
操作步骤是将轴承放置在电焊机的接地线上,利用电焊机夹具固定钢锯条,以此与轴承外圈摩擦,在表面形成一层细腻的麻点。
在此过程中,应确保温度不超过1 00摄氏度。
其次,是镶套技术,适用于磨损较严重的轴承座孔。
需用铰刀加工磨损部位至适当尺寸,并依据机体孔径挑选合适的衬套进行镶嵌。
镶嵌衬套时,需注意外径与机体孔的配合紧密程度及衬套嵌入后内孔可能出现的收缩。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应根据具体状况和设备需求来定夺。
拉毛法修复迅速,但精度要求较高;镶套法操作复杂,但能提供更稳定的修复效果,适用于磨损较重的情况。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操作时务必注意安全,防止高温烫伤或其他伤害。
修复完成后,还需对设备进行全面调试,确保其顺畅运行。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轴承外圈跑偏问题,恢复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