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和孔一般是什么配合

轴承孔与轴的配合是过渡配合还是过渡配合呢

轴承的配合方式通常采用过渡配合,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选用过盈配合,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遵循基孔制原则,理论上两者应完全匹配。
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内圈在轴的最小极限尺寸配合时产生滚动,从而损伤轴的表面,轴承内圈通常设有0到数个微米的下偏公差,确保内圈不发生转动。
因此,过渡配合是轴承配合的常见选择,即便采用过渡配合,其过盈量也不应超过3 丝。
配合精度等级一般选用6 级,但具体选择还需考虑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艺,理论上7 级等级偏低,而5 级配合则需采用磨削工艺。
个人通常的做法是: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选用k6 ,轴承外圈与孔的配合则选用K6 或K7
关于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本属于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可能会转变为过盈配合,如k5 、k6 、m5 、m6 、n6 等,但过盈量有限。
而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h5 、h6 、g5 、g6 等构成配合时,原本的间隙配合会转变为过盈配合。
轴承外径公差带因其公差值与一般基准轴不同,属于特殊公差带。
通常情况下,轴承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但某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需要调整,因此其配合不宜过紧,常与H6 、H7 、J6 、J7 、Js6 、Js7 等配合。

举例来说,一般情况下,轴的公差范围是0~+0.005 如果轴承不常需要拆装,那么采用+0.005 ~+0.01 的过盈配合即可;如果需要经常拆装,则应选择过渡配合。
此外,还需考虑轴材料在转动时的热膨胀效应,对于较大尺寸的轴承,最好采用-0.005 ~0的间隙配合,最大间隙也不应超过0.01 还有一条原则是动圈采用过盈配合,静圈采用间隙配合。

配合公差(fittolerance)是指组成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它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孔和轴的公差带大小和位置共同构成了配合公差。
孔和轴配合公差的大小反映了孔和轴的配合精度,而孔和轴配合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则表示了孔和轴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
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公差带的大小;配合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等于配合性质。
配合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带密切相关。

公差等级的选择与轴承配合的轴或轴承座孔的公差等级与轴承精度相关。
与P0级精度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为IT6 ,轴承座孔的公差等级一般为IT7 对于旋转精度和运转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电动机等),应选择轴的公差等级为IT5 ,轴承座孔的公差等级为IT6
在公差带的选择方面,当量径向载荷P可以分为“轻”、“正常”和“重”三种载荷情况,它们与轴承的额定动载荷C之间的关系如下:轻载荷P≤0.06 C,正常载荷0.06 C<P≤0.1 2 C,重载荷0.1 2 C<P。
在选择轴公差带时,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轴的公差带应参照相应公差带表。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轴旋转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旋转,一般应选择过渡或过盈配合。
如果轴静止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静止,可以选择过渡或小间隙配合(但过大的间隙是不允许的)。
在选择外壳孔公差带时,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外壳孔公差带也应参照相应公差带表。
选择时应注意,对于载荷方向摆动或旋转的外圈,应避免采用间隙配合。
当量径向载荷的大小也会影响外圈的配合选择。
至于轴承座结构形式的选择,滚动轴承的轴承座通常采用整体式结构,只有在装配上有困难或装配方便成为主要考虑点时,才会采用剖分式轴承座。
但剖分式轴承座不适用于紧配合或较精密的配合,例如K7 和比K7 更紧的配合,以及公差等级为IT6 或更精密的座孔。

轴承的内、外径公差各是多少?

轴承的公差通常内圈是H7 ,外圈是h6 一般情况下,标准轴承的内圈孔公差是H7 ,外圈公差是h6 轴承内圈和轴的配合可以是H7 /h7 或者H7 /js6 (基孔制),而轴承外圈和外壳孔的配合可以是H7 /h6 或JS7 /h6 (基轴制)。
直线轴承和导向轴的配合是H7 /g6 (基孔制),直线轴承衬套和安装孔的配合是H7 /h7 (基轴制)。
需要注意的是,定位基准不同时,采用的配合公差会有所不同。

确定轴的公差等级的方法如下: 1 . 以普通级(P0级)的6 3 08 轴承为例,可以查阅轴承公差表,得知轴承外圈的公差是上差为0,下差为-0.01 1 2 . 根据轴承的旋转方式和承载方式,外圈一般相对于内圈固定,承受的是固定承载而非主要承载。
根据这些信息,在推荐外壳孔配合表中可以查到,对于使用轴承座的轴承,推荐的外壳孔公差带为H8 H8 公差带的上公差为+0.05 4 ,下公差为0,说明是间隙配合,最大间隙量为0.06 5 ,最小间隙量为0。
3 . 轴承内圈和轴的配合方面,6 3 08 轴承内圈的公差是上差为0,下差为-0.01 2 根据内圈旋转载荷和普通载荷的情况,推荐的轴的配合公差带是m5 ,上差为+0.02 0,下差为0.009 这意味着最大间隙为0.02 0,最大过盈量为0.003

滚动轴承里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是如何配合的?

滚动轴承的配合种类繁多,正确挑选配合方式对满足各种工况至关重要。
面对剧烈的冲击与振动,紧固的配合方式更胜一筹。
以圆柱公差标准为例,H7 /k6 虽为常用,但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对接中,往往需调整为过盈配合。
至于活动支承和频繁拆卸的轴承,过渡配合如H7 /m6 更受欢迎。
至于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对接,通常采用基轴制,比如J7 、H7 滚动轴承作为标准件,其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多采用基孔制,如G7 内圈与轴的配合通常比圆柱公差标准中的基孔制更紧,这对提升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内圈与轴的配合选择依据轴承的载荷、性质和轴内圈对接情况,常用m6 、k6 等类型。
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则多选J7 、H7 ,并需综合考虑旋转速度等因素。
对于重载机械,推荐选择较为宽松的配合;而对旋转精度要求高的轴承,则应选较紧的配合。
轴承转速亦是决定配合松紧的关键因素。
简而言之,合适的配合类型能显著提升轴承的工作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不同的工况和应用环境,选择恰当的配合类型,确保轴承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