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片供回水立管间距,离墙多少
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一般保持在5 到1 0厘米左右,主要是为了施工方便和美观考虑。按照规范,给水管在安装时,承口距离墙面应保持在5 0毫米,同时进水口要低于回水口,这样有利于供暖和热水循环。
对于采暖管,DN1 5 到DN3 2 的管道中心距离墙面5 0毫米较为合适,而DN4 0以上的管道则建议保持6 0毫米的距离,避免距离过近造成的问题。
扩展资料中提到,室外给水引入管和排水排出管之间的水平净距离应不小于1 米。
当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在不同标高平行敷设时,如果垂直距离在5 00毫米以内,给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 00毫米的,其管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1 .5 米;管径大于2 00毫米的,则不得小于3 米。
在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不小于0.5 米;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 5 米。
一般情况下,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方,如果必须铺设在排水管下方,给水管需要加套管,套管的长度不应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 倍。
房子准备装暖气管道,应该注意点啥
暖气系统安装完成后,务必执行打压测试。正规流程要求安装完成后对暖气系统进行0.8 Mpa的水压闭水试验,保持压力不低于1 5 分钟且无泄漏才能认定为合格。
若忽略阀门安装,暖气系统可能面临两种严重问题:一是暖气无法供暖,冬季室内外温差难以感知;二是暖气管道发生泄漏,导致地板和墙面大面积受损。
在购买暖气时,商家会详细询问房屋面积和供暖方式,以准确计算采暖量。
计算时,房间面积的热指标至少按8 0W/㎡计算。
还需考虑房间朝向、窗户大小、楼层等因素。
例如,相同面积,朝北房间的采暖量需超过朝南房间;带阳台的房间需将阳台面积计入总计算面积。
立管安装: 1 . 立管的布置需与建筑使用需求、供暖系统图及散热器布局相协调,尽量节约管材,便于安装和维护。
立管通常采用明装,尽量布置在外墙墙角和窗间墙处。
双管系统的供水立管应位于右侧,回水立管位于左侧,两立管中心间距为8 0mm。
2 . 立管与横干管连接时,若立管直线长度小于1 5 m,可用两个弯头连接;若大于1 5 m,则用三个9 0°弯头连接。
横节长度为3 00mm,坡度为1 %,不应使用外丝加弯头代替管段横节。
3 . 无闭合管的立管阀门无需活接头,有闭合管的立管阀门需活接头,闭合管可不用。
4 . 闭合管尺寸需根据散热器进出水中心间距和上下支管坡降值确定。
5 . 立管安装前需调直,调直方法为局部气焊加温。
6 . 立管安装前应先将散热器定位,确保平直度后再进行安装,以确保立管尺寸准确。
7 . 双立管上的半圆弯需准确、平直,支管位于半圆弯中心,不得错位。
支管安装: 1 . 支管的灯叉弯椭圆率需符合要求,管径不小于或等于1 00mm时允许偏差1 0/1 00,大于1 00mm时允许偏差8 /1 00。
2 . 暗装或半暗装的散热器支管灯叉弯需与散热器槽墙角相适应,确保美观。
3 . 连接散热器的支管需有坡度,全长小于或等于5 00mm时坡降值为5 mm,大于5 00mm时为1 0mm。
上供下回供水支管坡向散热器,回水支管坡向立管。
4 . 散热器支管长度大于1 .5 m时,应在中间安装管卡或托钩。
5 . 支管过墙时需加设套管,并确保墙内无接头。
安装阀门时,靠近散热器一侧应连接可拆卸件。
6 . 散热器支管安装应在散热器与立管安装完成后进行,或与立管同时安装。
安装时需调整钢管位置,确保支、立管安装正确。